又是一年火热的录取季!无数考生和家长在焦急等待中,期盼着那封承载着梦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。然而,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,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,利用家长和学生求学心切的心理,精心布设各种**“录取通知书陷阱”!** 每年都有考生因此上当受骗,轻则损失钱财,重则耽误学业,甚至抱憾终身。作为自媒体人,我们必须敲响警钟:收到通知书先别急着高兴,擦亮双眼,谨防这些骗局!
陷阱一:虚假大学的“野鸡通知书”
这是最常见也最恶劣的一种诈骗手段。骗子会制作仿真度极高的**“山寨录取通知书”**,往往来自一些“听起来很像大学”但实际并不存在的虚假高校,或是根本不具备招生资质的“野鸡大学”。
这类通知书通常:
- 外观相似: 封面、排版、甚至公章都做得有模有样,让你一眼难辨真伪。
- 承诺诱人: 宣称“免试入学”、“定向培养”、“毕业包分配”等,尤其吸引那些成绩不理想或急于找工作的学生。
- 收费名目繁多: 收到通知书后,会要求学生缴纳高额的“学杂费”、“预科费”、“服装费”等,一旦钱到手,骗子便销声匿迹。
如何识别: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! 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(学信网)、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,或直接拨打目标高校的官方招生电话进行查询。正规大学的招生信息和录取结果都是公开透明的,任何查不到的信息都可能是陷阱。
陷阱二:以“助学金”为名的套路
这种骗局更具迷惑性。骗子会冒充教育部门或学校工作人员,以“发放助学金”、“学费减免”等名义联系考生或家长。他们通常会:
- 电话或短信通知: 谎称有国家或学校的助学政策,但需要考生提供银行卡号、身份证号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甚至要求提前缴纳“手续费”或“激活费”。
- 诱导点击链接: 发送虚假链接,一旦点击并输入信息,银行卡里的钱就会被盗刷。
如何识别: 所有正规的助学金发放,都不会要求学生或家长提前缴纳任何费用,也不会通过非官方链接要求填写银行卡密码或验证码。 如果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,务必提高警惕,第一时间与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核实。
陷阱三:谎称“内部指标”诱导高价录取
一些骗子会冒充高校招生办老师或内部人员,声称有“内部指标”、“计划外招生”的名额,可以“花钱买分数”或“低分高录”,但需要家长缴纳一笔巨额的“打点费”或“疏通费”。
- 利用家长焦虑心理: 抓住家长望子成龙、不惜一切代价的心理,夸大其词,制造虚假希望。
- 承诺虚无缥缈: 一旦钱财到手,便以各种理由推诿,最终人去财空。
如何识别: 我国高校招生录取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程序,根本不存在所谓的“内部指标”或“花钱买分”的说法。 任何声称能花钱改分、低分录取的人,都是诈骗犯。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填报志愿,并等待阳光透明的录取结果。
录取季是梦想起航的季节,不应成为诈骗分子狂欢的舞台。希望所有考生和家长都能提高防范意识,不给骗子可乘之机。一旦发现可疑情况,请立即向学校、教育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,共同维护一个公平、安全的招生环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