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中暑要避开这些误区!别等“热射病”找上门才后悔!
炎炎夏日,气温一路飙升,“中暑”这个词也频繁出现。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中暑而送医,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“热射病”。作为一名自媒体人,我发现很多人在防中暑这件事上,存在不少误区。今天,我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那些我们以为正确,实则可能“害”了你的防中暑“土方法”,并告诉你真正有效的应对之道!
误区一:只喝白开水,不够!
很多人觉得,防中暑就是多喝水,白开水就行。这话说得没错,多喝水确实重要,但只喝白开水,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,可能并不够!
真相是: 高温下大量出汗,身体不仅流失水分,还会流失大量的电解质,比如钠、钾等。如果只补充纯水,而不补充电解质,可能会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,导致“稀释性低钠血症”,出现头晕、恶心、乏力,甚至昏迷等症状,反而加重身体不适。
正确做法: 户外活动或大量出汗后,除了喝水,还要适量补充淡盐水、运动饮料或含电解质的饮品。别担心多喝一口盐水会咸,那点钠离子,对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可是大有裨益。
误区二:大量饮用冰镇饮料,爽是爽,但小心适得其反!
天气一热,冰可乐、冰啤酒、冰奶茶……是不是你的“续命神器”?一口下去透心凉,简直太爽
了!但这种爽感背后,可能藏着健康隐患。
真相是: 剧烈运动或高温暴晒后,身体温度很高,如果马上大量饮用冰镇饮料,会强烈刺激胃肠道,导致血管迅速收缩,引起胃肠痉挛、腹痛、腹泻等消化道不适。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。
正确做法: 降温要循序渐进。想喝凉的,可以喝常温或微凉的水、淡盐水。如果实在想喝冰饮,小口慢饮,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。
误区三:室
内不开空调,觉得不环保或怕着凉,硬扛!
有些朋友节约惯了,或者担心空调病,即使在高温天气也硬扛着不开空调。殊不知,高温闷热的室内,同样是中暑的“重灾区”!尤其对于老人和小孩,这种风险更高。
真相是: 室内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,身体散热困难,很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,从而中暑。空调是目前最有效、最直接的降温方式。
正确做法: 该开空调就开,将室温控制在26-28摄氏度,并配合电风扇使用,加速空气流通。如果担心空调病,可以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别为了省那点电费,把健康都搭进去!
误区四:晒黑没关系,能抗晒!
“我皮肤黑,不怕晒!”“晒晒更健康!”……这些想法,简直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“铁打的”。晒黑只是紫外线伤害皮肤的表现之一,更严重的危害你可能看不到。
真相是: 紫外线不仅会导致皮肤晒黑、晒伤,还会加速皮肤老化,增加皮肤癌的风险。而长时间的阳光暴晒,更是导致中暑的直接原因。
正确做法: 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:涂抹防晒霜、佩戴宽檐帽、墨镜,穿戴透气防晒衣物。尽量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出门。如果必须外出,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,并定时到室内休息降温。
别把中暑不当回事!
中暑可不仅仅是头晕恶心那么简单,它的最高级别——热射病,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,死亡率很高!当你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四肢无力等症状时,就要警惕了!
记住这几点: 赶紧到阴凉通风处休息,解开衣扣,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,体温持续升高,甚至出现昏迷、抽搐等症状,请立即拨打120,及时就医!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避开防中暑的“雷区”,在这个夏天都能健健康康,清清爽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