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磅!高考刚落幕,网警紧急公布3起涉高考谣言案,有人竟想“改分”?!
2025年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,考生们正在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光,家长们则紧锣密鼓地关注着成绩和录取动态。然而,就在这关键时刻,一场没有硝烟的“网络谣言战”却悄然打响!近日,网警部门重磅出击,紧急公布了3起涉高考网络谣言案件,其中不乏荒唐至极的“内部改分”、“提前泄题”等,令人瞠目结舌!
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造谣,更是对国家教育考试的公然挑衅,对考生和家长心理的恶意操控,甚至可能引发社会恐慌!网警的迅速行动,无疑是给那些蠢蠢欲动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,敲响了最响亮的警钟。
案件一:某地“高考试卷泄露”谣言案
谣言内容: 在高考结束当天,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,声称某省份语文(或数学)科目考试期间,试卷已提前泄露,并附带模糊的“试卷图片”。
警方查明: 经网警迅速介入调查,并与教育部门核实,证实该“试卷图片”实为往年旧图,或通过移花接木、AI合成等技术伪造。发布者目的在于制造恐慌,吸引流量,甚至可能为后续的“售卖真题”等诈骗行为铺垫。目前,涉嫌发布谣言的嫌疑人已被依法传唤,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网警提醒: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,其保密性、安全性有着最严格的保障。任何声称“泄题”、“答案外泄”的都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和骗局!考生和家长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。
案件二:“内部渠道高考改分”诈骗案
谣言内容: 一些诈骗团伙利用高考结束、成绩公布前后的时间差,通过社交平台私信、短信群发等方式,向考生及家长散布“有内部渠道可以修改高考分数”的虚假信息,并附上所谓的“成功案例”。
警方查明: 某市网警接到群众举报后,迅速锁定一个诈骗团伙。该团伙通过前期非法获取的考生信息,精准发送诈骗短信。一旦有考生或家长信以为真,联系他们,便会要求缴纳高额“改分费”、“操作费”,一旦转账成功,便立即失联。目前,该诈骗团伙已被捣毁,多名嫌疑人落网。
网警提醒: 高考阅卷工作均在严密的监控下进行,成绩数据更是有层层加密保护,任何声称能“内部改分”的,都是诈骗!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,给骗子可乘之机。
案件三:“某省份作文题暗示某答案”恶意解读案
谣言内容: 在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,有部分网络账号对某省份的语文作文题目进行恶意过度解读,声称作文题目“暗示”了某种特定的政治立场或社会观点,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和对考试公平性的质疑。
警方查明: 经查,部分账号为蹭高考热度、制造对立情绪,故意歪曲解读考试内容。这些行为不仅误导公众,也对教育考试的严肃性造成不良影响。网警已对相关账号进行约谈,并依法进行处罚。
网警提醒: 高考命题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,任何带有偏见或恶意解读的言论,都可能扭曲考试本意。作为网民,要理性看待,不盲目跟风,更不应成为谣言和负面情绪的传播者。
高考余波未平,网络谣言警钟长鸣!
网警此次集中公布3起涉高考谣言案件,释放了明确的信号:对于任何试图干扰高考秩序、侵害考生利益、制造社会混乱的网络谣言,公安机关将“零容忍”,坚决打击,依法处理!
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而言,高考后的这段时间同样是关键期。在享受放松、期待未来的同时,务必绷紧防范诈骗和谣言的弦:
- 官方渠道是唯一信源: 凡是涉及高考分数、录取、招生政策等信息,一律以各地教育考试院、高校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- 不明链接不要点: 任何来源不明的短信、邮件、社交平台私信中包含的链接,一律不要点击,更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。
- 转账要求都是诈骗: 凡是涉及“交钱才能查分”、“花钱就能改分”、“交手续费领助学金”等要求的,100%是诈骗。
- 理性辨别信息: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各种“小道消息”、“内部消息”,要多问几个为什么,多方求证,不信谣、不传谣。
高考是人生重要一战,守好自己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,才能真正为这场战役画上圆满句号